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麒麟区救助管理站坚持关口前移、集中收治、有序疏导、联合施策工作方针,通过精准施助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清零行动,着力让全区“在册”8名流浪乞讨人员安家落户不上街。
因人而异,分类施助。该站以实现区内8名流浪乞讨人员不上街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内容,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向全区作出承诺,有序开展针对8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家落户工作。针对精神障碍无自理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采取院内救助看护、定期不定期回访直至康复的方式进行;对条件到达,可以居家看管的实行居家看管,并适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电话、实地走访等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看护。目前,该站已为侯某等3名“在册”救助人员办理了入院手续,进行长期医护。
协同联动,综合施策。该站以站为中心,以社区为阵地,以村(居)民小组和当地派出所为触角,建立看护包保网格,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看护与看管。目前,通过与建宁街道姜家巷社区面商,已成功为与亲人失散20余年患有精神障碍的姜某办理了落户、低保等手续,同时还为姜某成功申领到村集体收入分成资金,并由社区专人管理账目,确保每一分钱均用于姜某的生活及医疗等费用支出。
关口前移,精准施治。一是精准评估定医院。按医院的专业优势,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病种治疗难易程度、患者治疗愿望,在优先安排市级医院的前提下,实行一个病种确定一家或两家医院定点救治,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享受与其他非流浪乞讨人员患者同等的医疗服务;二是精准救助减负担。针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大病患者医疗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大病保险赔付、医院减免等救助政策后,再由中央专项救助基金予以救助,确实减轻流浪乞讨人员家庭负担。
目前,该站已和市三院、市二院、康益医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流浪乞讨人员患者减免医疗费20余万元。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救助人员120余人(次),车辆50余辆(次),为全区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迎检等重大会议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