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泉进农家,户户百姓笑开颜……”如今,走进麒麟区各镇(街道),无论是重点集镇,还是边远村庄、居民小组,只要有引水条件,自来水管都接进了农户家;不具备集中供水建设条件的,都有符合标准的井水,贫困群众全部都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然而,几年前麒麟区部分山区村委会,却由于自然条件差,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现象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缓慢。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麒麟区水务局尽心尽力履行水利行业部门职责,加快补齐脱贫攻坚水利短板,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支撑作用,让水利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系统谋划,补齐短板助脱贫
“明确行业职责,既要知道干什么,也要明白如何去干,就必须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绝不能因为水的问题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2017年麒麟区水务局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时提出的。围绕这一要求,麒麟区水务局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山、茨营、潇湘、珠街等镇(街道),对照脱贫出列考核指标,进一步了解贫困户减贫情况,与镇、村、组、户一起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东山镇集镇水厂建成于2012年,供水覆盖范围为高家村村委会和集镇,共计1.1万人。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水厂水源到枯水季经常水源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用水需求,所以需要另行寻找补充水源来作为饮用水源。”在水务局调研工作组走进东山镇时,东山镇水务工作负责人罗玉刚说。
针对罗玉刚反映的情况,调研组长丁建林带队对东山镇集镇周边水源点进行了多次踏勘,最终认为克依黑水库水源充足,年可供总水量150万m³,可作为东山镇集镇水厂备用水源。而后及时列入项目库,通过整合水利、扶贫等相关项目资金262.24万元,及时启动实施了应急供水工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东山集镇水厂用水受益区的供水普及率从55.13%提升到了95%以上。

近年来,区水务局始终围绕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因水致贫突出问题、提升贫困山区长远发展水利保障能力这一目标,本着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到全区所有贫困村进行摸排调查,先后派出2000余人(次),行程100多万公里,脚步遍布全区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沟沟坎坎。先后制订了《麒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和《麒麟区水利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曲靖市麒麟区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并按照贫困镇、村脱贫退出时间表,围绕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饮水、防洪、抗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重点民生水利问题,优先安排水利扶贫专项规划项目,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水利项目,优先落实年度投资和计划,确保水利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并重点向贫困镇、村倾斜。同时,针对规划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储备机制,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行水利扶贫项目台账管理,将目标任务逐一量化分解,一对一地做好工作协调和跟踪,保障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区水务局先后投资6.08亿元实施了龙潭河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投资1.69亿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村镇供水工程86处,水库除险加固11座,新修水池(水窖)420处,泵站新修11座,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85万亩,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4.4万人;投资4648.81万元,实施了茨营镇小河片区高效节水项目、东山镇法色蔬菜基地高效节水项目等高效节水工程12件,节水灌溉面积10068亩,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筑牢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引来活水,解决饮水除民困
在珠街街道联合村,2019年底落成的联合水厂厂房内设备崭新、水箱锃亮。在负责水厂管理的三家村村民赵平武每天都要按时检查水厂抽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联合水厂供水工程由水厂1座、提水泵站2座、水池13个以及三级输水管道33.1公里。该工程解决了三家、白石岩、南头等8个自然村以及联合小学共4900余人饮水问题。
联合村委会也是全区重点贫困村之一,受当地地质条件影响,水资源极为匮乏,且人员居住偏远分散,集中供水十分困难。在联合水厂建成以前,联合村委会仅三家、南头、北头3个自然村有供水水源,且均为提水,提水水源为地下暗河和深井,均存在雨季水质混浊夹泥,同时因地下暗河为区域排泄区,水质污染也较严重,一定程度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为确保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清零”,切实让所有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2019年区水务局结合联合村委会脱贫出列目标,在前期多方论证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539.39万元建成了联合水厂,彻底解决了当地饮水安全问题。
当清澈的自来水顺着输水管道流到珠街街道联合村内时,群众内心沸腾了。“真没想到,以前都是要靠天落雨或者要到1公里外拉水喝,我这辈子居然能喝到自来水......”联合村委会庄科村民小组村民汪国元看着清澈的自来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近年来,麒麟区水务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确定的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供水保障程度几个指标标准,以实现有稳定水源、水处理设施、供水管网到户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自2016年以来,累计整合水行业和各类项目资金7448.7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6件,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4.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25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869人。同时,超前谋划,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依托现有水源工程,以镇和街道为单位,规模化建成了越州、东山、潇湘、珠街等9个水厂,实现年供水660万立方米,供水人口达28万多人。目前通过规模化建设,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77%,全面取代了地窖供水。同时立足长远,投资6.5亿元启动了三宝水厂建设,建成后可实现近期(2020年)设计日供水规模5万方,远期(2030年)设计日供水规模10万方,受益人口约40万人。目前三宝水厂建设已完成95%,10月底可建成通水。
在全面提升农村饮水覆盖率的基础上,区水务局还紧盯水质提升这一关键,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对全区144处水源地进行保护治理,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统一安装防护网、增设标识牌。同时,不断完善净水设施,配备消毒设备。目前,千人以上工程均配套了净水设施,千人以下工程有条件的增加一体式水处理设施提升水质,尚不具备条件的采取定时投放消毒药剂改善水质。目前全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4%,真正实现了让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安全水、放心水”的目标。
健全机制,长效运行顺民心
“李叔,我是咱村的管水员,这是我们最新编制的《农村饮水工程“有事找我”三级责任人限时服务承诺》,这上面有我们的联系电话,你家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供水不正常,可以打上面的电话联系我,我会及时到你家帮你处理”。这是茨营镇哈马寨村委会管水员黄云松深入各家各户开展用水安全管护宣传的场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力实施,已基本实现所有村组“全覆盖”,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重建轻管、只建不管或是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降低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区水务局将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强化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作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


一方面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机制,在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新机制,制定印发了《农村饮水工程“有事找我”三级责任人限时服务承诺》《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收缴管养办法十条》,进一步明确镇(街道)、村、组三级责任人管护责任,以及接到各类报修电话后的处理时限,切实压实镇(街道)和村组的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同时,还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督机制,完成责任和管理“两牌公示”,畅通举报监督渠道,确保能时时关注供水舆情、全面接受监督及时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目前全区155件集中式供水工程均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运行管护办法和机制,有效地规范了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确保了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水费收缴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挂帅的“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水费收缴管理责任主体、收缴范围、收缴方式方法等。并采取召开户主会、上门宣传、发放宣传海报以及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农村群众水是商品、用水交费和节约用水意识。同时筹措资金79万元,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入户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做到全区水表入户全覆盖,水表安装后全区所有工程均可实现计量收费。截至目前,全区155件集中式供水工程均已收费,其中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7%,千人以下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5%。
通过管护机制的建立和水费收缴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全区农村饮水工程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群众节水意识也在逐步提升,“现在用水是要收费的,洗脸水洗脚水不能随意乱倒了”,老百姓如此感叹。如今老百姓对于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正在转变,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意识已见雏形。
人水和谐,助力带动“水变金”
走进麒麟区贫困镇东山镇,一条水域宽阔、生态宜人的美丽河湖映入眼帘:阳光下,九龙河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河面上水鸟来回飞翔,岸边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当地居民沿着河岸慢慢散步……“九龙河的变化太大了,看着现在的美景你无法想象以前是什么样子的。”附近的居民纷纷感慨。
九龙河原名为转长河,该河全长163公里,其中九龙河(东山段)全长28公里,也被称为东山镇的母亲河。该河道多年来被群众挤战河堤开垦耕地,河道狭长,且多处河堤出现塌方,河道淤积严重,发洪水时更是一片狼藉。2017年,区水务局结合水利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规划,在充分考虑东山镇特色产业和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九龙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分两期实施完成,累计投资5794万元,治理河道18km。通过治理不仅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和沿线农田灌溉保证率,也有效地提升了沿岸生态环境。如今,这里坚固而整齐的河堤矗立两岸,堤上早已栽花植树,装灯建栏,部分区域还建起了生态湿地、亲水平台、游步栈道等,河堤两岸已成为当地群众最喜爱的健身休闲之地。通过河道的有效治理,当地也相继引进了克依黑风景区以及草莓、蔬菜等特色产业园区,有效地助推了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带动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像东山九龙河这样蜕变的,还有茨营镇的龙潭河。龙潭河发源于沾益区白水镇,最终从越州镇汇入南盘江,全长43公里,茨营镇境内有15公里。近年来,区水务局按照“一河一路、一河一景、一河一公园、一河一产业”的治理思路,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镇一体推进,先后投资4530万元对龙潭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因水环境改善、水质优良,不断吸引了广东堂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江苏华佳生态桑蚕种养殖有限公司以及9家蔬菜种植和蚕桑养殖企业落户茨营镇,实现年产值1.34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期以来,区水务局始终将河湖视为最大的生态资源,把河湖治靓当作践行生态理念最大的实际行动和最惠民的民生实事来抓,通过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大力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助推各镇(街道)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共投资3亿元完成潇湘江综合治理,投资8194.7万元实施了九龙河、内圩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并先后对中河、珠街九龙河、金江河、潇湘水库南北干渠以及烟厂大沟、麻黄大沟等河渠治理和清淤,对桂花河、北门河、竹园小河等农村河道进行了生态治理及水环境修复工程。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美丽河湖”、“幸福河”等创建大机遇,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规划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系联通等项目70件,计划总投资36.68亿元。其中麒麟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和南盘江麒麟段堤防建设等工程已启动前期工作。
经过近年来的河道治理,如今的农村已不在是多数城里人想象中那贫困落后的场景,它早已脱变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乡村。如今,东山的九龙河、茨营的龙潭河、珠街沿江的内圩河、文华的桂花河等一大批生态绿色廊道与当地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完美融合,构建出了一个全域“美丽河湖”的新格局,有效地助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沿着这些河道,相继打造出了麒麟水乡、东山克依黑、田园桂花等旅游景点,水岸生态带、景观带、产业带、经济带正在逐步构建,各河道也成了当地富民的黄金线。
千里水道勾画出大美麒麟,美丽河湖正在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助推美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重现河湖美丽生态既是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广大水利干部的职责和使命。随着老百姓对美丽河湖、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将进一步提升全区河湖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改善河湖面貌,真正让每条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麒麟区水务局局长杨荣平说。
坚守初心,保持恒心,麒麟水利扶贫人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用精心、精细、精准的绣花功夫,聚水利系统之智、集干部职工之力,绣制了“情系脱贫路、甘泉润民心”的水利脱贫精美画卷,为麒麟区全面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水利力量”,交上了一份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水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