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沿江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贯彻落实《麒麟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利长远、稳预期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夯实法治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2022沿江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沿江街道丰富学习形式,利用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周一职工例会、专题培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街道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街道法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健全机制,提高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街道定期召开党工委会议,对重大事项坚持集体决策,严格按照会前协调、提前通知、充分讨论、逐项表决、作出决策、形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程序,促进领导干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广泛征求意见,对维稳风险进行先期研判、先期介入,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社会不稳定隐患,同时,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听取相关法律意见和建议。
(三)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是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主体。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在职权范围内,严格执行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委托的执法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街道现有行政执法人员31人,均持证上岗。二是厘清乡村治理权责边界。健全完善权责清单,街道共规范了78项职权的责任主体、设定依据、责任事项、追责情形、监督方式和救济途径;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四是执法设备配备到位。街道共配备对讲机57部,执法记录仪25台、录音录像照相设备10台,为规范文明执法提供基础保障。
(四)规范队伍建设,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法治队伍建设规范化。建立一支以老党员和“贤士”为重点的78人的“红色哨兵”队伍,整合“义务警察”、人民调解员、“乡贤、社贤”、信访代办员300余人,形成了社会治理法治化人员保障。二是加强“法律明白人”培养。全街道培养了45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在宣讲政策法律、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专业化指导。健全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街道聘用云南精茂律师事务所常年担任街道法律顾问,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参加座谈研讨、查阅文件资料、发表法律意见等工作规则,作出重大决策前,听取法律顾问或者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推动法律顾问对重大行政行为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严格执行合同审核机制,不断完善合同拟制、签订、执行、补充和续约流程,促进了合同管理的有效落实。
(六)立足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践行为民宗旨。一是建平台、优服务。积极打造集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服务群众为一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12台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云南乡村法治通),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二是建机制、强质量。与云南锦利泰律师事务所建立对接机制,由专职律师为辖区群众答疑解惑,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矛盾纠纷调解等优质的法律服务,让群众享受更优质便捷、可持续的法律服务。三是广宣传、重实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普法宣传方式,利用各种普法节点,借助78个村(居)民小组户主微信群、摆摊设点、LED显示屏、固定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专题法治宣讲等形式,适时开展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命案防控、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防范养老诈骗等为重点的普法宣传。同时,借助4A级旅游景点“麒麟水乡”的核心区建成麒麟区法治文化长廊,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养。2022年,沿江街道共开展集中法治宣传50余场次,LED显示屏播放法治宣传标语200余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0万余份。
二、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沿江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个别干部职工法治意识不强。法治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专业法律人员缺乏,与当前法治政府建设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三是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创新不够,普法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二是专业的行政执法培训少,执法人员缺少系统的行政法规培训,依法行政水平不高。
三、2022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将“法治沿江”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考核。为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主任,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副主任的依法治理工作委员会,下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公正司法、社会治理、治理保障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了各专项工作组长、成员及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事事有着落。二是完善制度。不断完善党工委议事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村(社区)工作制度等12项管理制度,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建制度27项,街道全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9个村(社区),采取现场调研、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现场办公的工作方法,每周到挂点村(社区)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化解基层矛盾,切实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工作安排
沿江街道将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把法治建设与全街道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取得新成效。2023年,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完善依法决策机制。继续完善基层重大决策法律审查机制,完善重大基层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公开听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坚持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二是着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行政执法,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和整治力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三是着力政务公开落实。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加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监管,及时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工作以及上级政策部署,做到政府信息及时更新,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着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预防化解重大风险和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五是着力普法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贯彻落实,按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要求做好法治宣传。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创新普法形式,将传统普法与新媒体普法形式相结合,统筹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