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麒麟区信访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信息来源区信访局
  • 文  号
  • 索 引 号
  • 发布时间2021-03-18 15:37

2020年,麒麟区信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发〔2015〕36号)和《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较好地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中共曲靖市麒麟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工作的通知》(麒治区办〔2021〕3号)精神,现报告如下:
一、举措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1.重视学习宣传区信访局结合信访工作实际,注重抓好信访干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并适时明确和调整学习内容,做到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提高。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周五职工例会由班子成员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信访条例》《云南信访条例》等常用法律法规和信访规章制度,不断充实干部职工法律知识;二是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等宣传纪念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法宣在线”平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线学习法律法规,并认真参加考试;四是充分利用微信群、门户网站、信访宣传栏、接访窗口,大力宣传《信访条例》《云南省信访条例》、信访制度改革内容、信访部门工作职能职责、工作流程、信访人权利和义务、依法信访等内容,提高信访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到信访接待场所反映问题。五是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促使信访局干部职工行成厉行法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促进干部职工法治素养明显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2.重视服务群众。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放心不放心”作为落脚点,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信访工作中,按照合法、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接待和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和政务热线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担当负责,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职责
1.落实责任坚持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坚持法治底线和法治思维,宣传国家法律和政策,落实诉访分离制度,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回应群众关切;突出信访问题实行挂图作战、登记台账、动态管理。2020年度,区信访局共受理市领导包案件、自行梳理排查件32件,所有信访案件均建立工作台账,按时办结率达100%,区级领导包案、阅批率达100%。收到上级交办的重复信访件、积案件121件,对于上级交办件,麒麟区第一时间要求责任单位进行核查,确定包案领导、化解责任人,全力以赴推动工作开展。另外,2020年,区信访局还多措并举,组织相关部门,成功化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影响因素多、办理难度大的信访积案。
2.围绕“四个坚持”打造“法治信访”。要求信访干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者”;严格落实诉访分离制度,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突出依法化解积案难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信访工作实践,做好法治制度的“捍卫者”;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强化依法处置,引导上访群众从“信访”向“信法”转变,坚持在规范信访秩序中构建法治良序,做好法治信访的“引领者”;推进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治为度量尺,检视信访工作开展是否有据,解决问题是否依法依规,群众诉求表达是否依法有序,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依法维护,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工信访工作开展全过程,做好尊法守法的“示范者”。支持和配合政法机关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维护司法权威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缠访、滥访、乱访”专项治理力度,对缠访、滥访、乱访人员依法予以严厉打处,打造“法治信访”,努力构建依法信访新秩序。2020年,区信访局排查出重复访,缠访、滥访、乱访,以及有扬言极端行为或出现过极端行为的重点人员63人,各镇(街道)和区直单位自行排查出重点人员180人;排查出“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18件23人。排查出以上信访矛盾纠纷隐患,增强了信访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针对性,使信访风险隐患降低、信访问题可控。
3.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维持正常信访秩序。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推进网上信访,畅通信访渠道,形成信件、网络、电话、短信一体化受理群众诉求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督办、网上评价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进京非访得到有效遏制,越级到省集体访大幅下降。
(三)完善机制,规范依法执政行为
1.严格执行信访工作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制度,适时全面排查本地本部门范围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热点隐患,专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坚持交办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交办,限期解决;坚持督查制度,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进行立项督查、督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督查督办领导;坚持通报制度,适时对本辖区的信访工作情况,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消除解决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通报。
2.健全依法行政机制。“改立废”制度3个,织牢制度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确保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从根本上保障依法行政;细化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激励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信访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坚持依法办事。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保障、人居环境提升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通过参与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坚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各级信访干部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处理各种问题纠纷做到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正、依法行政。
4.严格依法打击。坚持思想疏导和法治教育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与解放思想问题相结合,抱着对群众“爱三分、敬三分、让三分”的原则,立足疏导教育,抓好信访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文明信访。同时,对无理要求的缠访闹访人员,及时收集固定证据,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置,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正风一地。
二、不足和原因
一是信访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意识未得到根本消除。有的信访群众习惯于借用行政思维与权力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认为行政干预高效率、低成本;许多群众过分依赖通过信访表达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把信访当作无所不能的维权方式,存在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认识。
二是信访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够,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区信访局党支部书记、局长认真贯彻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相关规定,做到: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党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的工作要求,认真研究信访系统推动法治建设的工作措施,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把信访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职责。按照信访工作职责,逐一厘清与信访工作职能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事项的受理、转交和督促办理,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发挥好信访工作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意见建议、分析稳定风险、评估政策得失、排查矛盾隐患、解决合理诉求等职能作用。履职情况按要求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述职,自觉接受监督。三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信访工作重大决策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四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五是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主动公开信访局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网络信访平台、咨询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信访受理范围和处理程序、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等事项。
四、2021年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素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主动适应法治政府建设的形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依法办事。
二是加强“法治信访”建设。巩固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强化甄别、分流及法定途径处理结果及时录入。进一步完善“访调对接”机制,优化分类引导措施,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引导移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矛盾不上交、人员不上行”,努力促使依法逐级走访形成新常态。
三是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和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的要求,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推动责任主体认真负责地解决群众诉求。
四是持续营造规范有序信访生态。严格落实《曲靖市关于处置违法上访行为的通告》及麒麟区出台的相关处置机制,对违法信访行为,坚决依法予以处置;对“缠访、乱访、滥访”等信访问题进行整治,着力解决群众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等现象;对一味无理要求、纠缠闹访、串联闹事、唆使他人上访的上访人员,依法进行处理,对构成违法犯罪的骨干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越级上访,坚持“先处置后劝返、先处置违法行为后解决问题”,坚决打击和杜绝越级上访有便宜可占的错误导向。继续强化网上网下联动,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主流新闻媒体,加强法治信访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规范有序的良好信访生态,维护我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CopyRight 2016-2022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滇ICP备05005095号-2 滇公网安备53030202000210号 技术支持: 华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