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麒麟区“挂包帮”“转走访”
工作简报
〔2020〕第13期
麒麟区“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0年7月15日
本期要目
● 解天云到潇湘街道暗访脱贫攻坚工作
● 侯文利遍访贫困户 "吃透民情"促脱贫
● 赵华邦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讲授专题党课
● 区领导到东山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 区领导到茨营镇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及乡村振兴工作
● 麒麟区总工会消费扶贫“四大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绿币爱心超市让“礼遇好人、乐做好人”成风
● 麒麟区东山镇洁屋美院行动促贫困户人居环境再提升
解天云到潇湘街道暗访脱贫攻坚工作
不打招呼,没有人提前知道目的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7月1日,区委书记解天云到潇湘街道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汤华波、区扶贫办负责人陪同。
解天云一行先后暗访了潇湘街道石灰窑村上营小组、大碌碑村,随机走访村民,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扶工作情况和整改工作推进情况。解天云强调,要压实责任,瞄准老旧危房拆除、在住土坯房靓化、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等工作,查漏补缺,全面细致做好各项工作,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迎接国家脱贫攻坚督查,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各镇(街道)、各部门、各扶贫工作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全面自查,集中精力强弱项、补短板,用心把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决不拖全市后腿。
“目前教师配备情况怎么样?”“这些学生都是附近村子的?”“学校有没有什么困难?”走进潇湘街道石灰窑小学,解天云向学校负责人详细了解该校教师队伍建设、生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解天云表示,“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牛鼻子”。要不断扎实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贫困村(小组)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要营造扶贫扶志扶智的教育扶贫环境,转变一些贫困人群的“等靠要”观念,引导贫困农民家庭用自己的双手主动发展致富。解天云强调,各镇(街道)、教育部门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这是在补豆种吗?”“这是什么品种的烟?”“今年烤烟预计收成怎么样?”途经烤烟地,看到烟农正在拔除部分弱苗、剔除黄叶,解天云向烟农详细了解烟叶生产情况。解天云表示,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千方百计抓好烤烟抗旱促长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确保烟苗生长环境良好,力争将旱情损失降低到最小,充分发挥烟叶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
暗访过程中,解天云指出,各级各部门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同时,要培养贫困户的感恩意识,纠正贫困户“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错误思想,树牢用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打扫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营造整洁优美、井然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
(赵会全)
侯文利遍访贫困户 "吃透民情"促脱贫
为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果,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工作,7月9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侯文利,副主任白云美带队深入珠街街道青龙村委会,开展遍访贫困户工作。
“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现在收入主要靠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每到一户,侯文利都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详细询问贫困群众收入、健康状况以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查看“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户容户貌是否整治提升到位,核实惠民政策是否宣传落实到位,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问题“对症下药”,准确掌握贫困户健康就医、义务教育、安全住房等方面的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着力提高帮扶成效。
对遍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侯文利一行都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原因,同时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加强精准帮扶力度,利用现有资源,制定有效帮扶措施,确保剩余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在遍访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云美还向挂钩贫困户送去了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鼓励他们树立脱贫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彻底摆脱贫困。
通过此次入户走访,贫困群众打开话匣子吐露心声,让大家切实了解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拉近了与贫困户的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王子杰)
赵华邦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讲授专题党课
7月1日,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赵华邦深入茨营镇大麦村委会给区扶贫办及茨营镇干部讲授专题党课。
讲授中,赵华邦围绕按期脱贫、按质脱贫、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入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扶贫干部要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绷紧弦、加把劲,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为抓好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赵华邦提出“34334”的工作要求。要聚焦“3个群体”,确保完成未脱贫人口脱贫退出任务,持续巩固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非建档立卡户不出现新增贫困户;要抓实“4项重点”,抓实住房保障、饮水保障、收入支撑达标可持续、数据质量4项重点,进一步查缺补漏;要运行“3个机制”,认真落实脱贫户返贫预警和扶贫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态帮扶3项工作机制,做到定期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帮扶;要做到“3个杜绝”,杜绝“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帮扶、工程项目监管方面的“硬伤”问题;要做好“4个统筹”,统筹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升级、基础设施向城乡融合发展、精神扶贫向文化振兴提质、扶贫干部向振兴先锋转变。
党课结束后,赵华邦亲切地慰问了扶贫干部,并鼓励大家坚定信心、提振精神、攻坚克难,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李小兵 陈文刚)
区领导到东山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7月14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华邦到东山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区扶贫办、东山镇主要领导陪同检查。
赵华邦到东山镇拖古村、石头寨村实地检查了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公益岗开发、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情况,查看了户户清工作台账,入户了解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及生活开支情况、了解了贫困户的政策享受情况及政策知晓率。听取了东山镇主要领导关于全镇脱贫攻坚等方面工作的情况汇报。
在贫困户家中,赵华邦鼓励贫困户要提振精气神,勤俭节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主动的参与人居环境提升,改善居住环境,树立脱贫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下,努力把产业发展好、实现长效增收,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赵华邦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聚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基本要求;聚焦产业就业,把发展产业和贫困户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来抓,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落在实处、抓在细处、抓出实效。
赵华邦要求,东山镇要及时拆除农村闲置危房,并抓好复耕复绿工作;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造成重复投资;要认真分析各户致贫原因、找准返贫风险点,因户施策,重点关注边缘户生产生活情况;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提高群众工作满意度;要充分发挥村级产业合作社的统筹引导作用,强化产业发展,建立产业支撑实现长效脱贫,进一步完善产业利益链接机制,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赵华邦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调动贫困户发展积极性,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庭院硬化,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付文飞 李自强)
区领导到茨营镇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及乡村振兴工作
7月14日下午,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军到茨营镇调研指导基层党建与干部作风管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
在茨营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团结村委会“三联三争”宣传栏目、“扶贫就业党群服务中心”、“绿币爱心超市”、“巧媳妇专业合作社”,镇“扶贫投资公司”吴官村蔬菜基地大棚走访查看,全面了解调研指导工作。
采取看现场、听汇报、实地走访提问互动等形式深入了解。镇领导汇报了几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干部作风管理、以抓党建促发展,“三联三争”具体做法经验,带动当地脱贫攻坚及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等方面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茨营镇是典型的纯农业乡镇,不等不靠锐意进取,形成了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人和谐的良好氛围。以“红色堡垒”铸强保障、“绿色阵营”助力全面发展,“特色军团”助推农民增收。
采取内引外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及田园综合体建设,按照“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彰显特色,特色致富群众”的工作思路,围绕“高原特色丝绸小镇”和现代农业小镇目标准确定位,以扩基地、强支撑,固基础、优环境,调结构、促提升,抓招商、兴产业带动贫困户为着力点,按照“一带四产业”规划布局,创新“三联三争”工作机制。
通过实地走访查看了解后,召开镇领导班子座谈会,班子成员分别汇报了各自分管的具体工作情况。王军对该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干部作风管理、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要正视存在问题,强化学习、强化创新意识;要满怀信心强党建、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发展抓落实。领导干部要先动脑、再动手、后动嘴顺序不能颠倒;以明年村组换届为契机要提前谋划,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彻底整顿“换血”,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实现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壮大集体经济,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王军强调,镇村组干部要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党建工作往实里走,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指导督促,拿出精气神团结干事,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情,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钱晓阳)
麒麟区总工会消费扶贫“四大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工作要求,发挥工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扶贫持续发展,区总工会联合区扶贫办在全区工会系统开展了以“工会牵线搭桥、职工主动参与、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
本次活动本着坚持党委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利用工会福利政策支撑,搭建工会助力脱贫攻坚桥梁,鼓励和倡导全区广大职工加入消费扶贫行列,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贫困地区长远发展。
区总工会倡导全区各级工会、广大工会干部,要面向全区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重点通过“四大行动”组织好、开展好消费扶贫活动。一是农产品购买行动,各级工会每年工会福利采购中,法定节假日、职工生日发放的慰问品优先购买麒麟区内扶贫村种植、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二是工会活动进村行动,鼓励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到贫困村开展春游、秋游、技能培训、技术交流等工会活动;三是职工郊游消费行动,倡导广大职工自助到贫困村郊游、消费,为贫困村、贫困户产品牵线代言;四是机关食堂订购行动,倡导有食堂、餐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协议、订单认购等方式,采购企业、合作社生产的扶贫产品和贫困村、贫困户资产的农产品及其他产品。
截至6月30日,全区30多家单位工会参与消费扶贫行动,消费人数3700余人,消费金额达105.51万元。进一步解决了贫困地区增产不增收、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促进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通过全区各级工会积极支持和参与消费扶贫行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我区扶贫济困注入强大活力,共同谱写互帮互助、共创和谐的精准扶贫新篇章。
(薛赟)
绿币爱心超市让“礼遇好人、乐做好人”成风
“我参加这次这个‘助力脱贫攻坚 共筑美丽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呢就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贫困户,为社会做点贡献。没想到居然还有爱心积分可以来兑换生活用品,真是太好啦!”在白石江街道绿币爱心超市,志愿者刘姐开心地说道。
为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弘扬良好风尚,促使贫困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升贫困群众健康文明生活意识,助力脱贫攻坚。麒麟区妇联、共青团麒麟区委自4月起在全区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7个镇(街道)广泛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共筑美丽家园”洁屋美院行动。团区委组织情同手足青年志愿者100余人次先后到茨营、潇湘、珠街、三宝、沿江,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老年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开展“大扫除”,改善生活环境;示范带动有能力的农民群众一起动手清洁家园,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为深入推进“五进十送三回馈”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激励、回馈志愿者,团区委依托白石江街道绿币爱心超市对参加“助力脱贫攻坚,共筑美丽家园”洁屋美院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给予爱心积分“绿币”,用以兑换粮油米面、洗护用品等生活物资,让志愿者们真正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
白石江街道绿币爱心超市是街道与社区共同搭建的公益性服务超市,一方面扎实有效开展爱心捐赠、扶弱济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有爱心的个人、单位、团体和社会各界提供长期捐赠的爱心平台。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助推器、志愿服务大舞台和文明创建发动机”的带动作用,真正让爱心得到认可和传递。同时,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增添动力,有效促进了全区志愿服务良性、持续发展。
(张旎佳 王藩桦)
麒麟区东山镇洁屋美院行动促贫困户人居环境再提升
“老人家,您先坐着,地上有水,小心点,我们会帮您打扫呢。您看,这些水果变质了、牛奶也过期了,不能再吃了,待会我们一并扔了。”在思源家苑小区贫困户家里志愿者们正井然有序的帮助贫困户收拾屋子,5人一组,大伙分工协作,有的清扫厨房、有的擦洗墙壁和玻璃、有的打扫卧室和卫生间、有的整理床铺和衣柜。
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厨房的油渍、灶台的污渍、墙壁上的蜘蛛网都被一扫而光,原先较为凌乱的衣柜,也被收拾的井井有条,就连卫生间和墙角等难以清扫的地方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光洁如新的灶台、透亮的窗户……被打扫后的屋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一切都显得干净如新。
打扫结束后,有心的志愿者还再一次帮各贫困户检查了家里的水电有没有泄露,认真查看了各类食品、药品有没有变质或过期,还特意教授了户主日常的卫生保洁知识。“老人家,等您孙女回来的时候,您要告诉她红色衣服和白色衣服要分开洗,不然会相互串色,不用的衣物可单独找个盒子收起来,还有厨房比较滑,平时在家做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志愿者刘习惠认真的嘱托老人平日里的注意事项。
据悉,7月8日,东山镇联合区妇联、共青团区委组织了130余名志愿者到东山镇拖古等村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共筑美丽家园,洁屋美院行动走进东山”的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优势和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妇女团体、青少年团员、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以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习惯为抓手,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等方面着手,带动农民群众从自身、家庭做起,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提升的良好氛围。通过“以点带面、以户带组、以组带村”的“三带”模式让农村群众(贫困户)认识到庭院卫生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你们今天既帮我打扫了屋子,还给我打了个样儿,我以后也好照着这样打扫,因为腿脚的原因,从搬进来的一天我就没这么打扫过,平日里都是简单的清扫,经过你们的打扫,我的房子又有了新房子的感觉。”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富囡感激地说道。
(付文飞 王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