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2020〕第17期
麒麟区“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0年9月15日
本期要目
● 麒麟东山提高“三个组织化”程度促长效脱贫
● 三宝街道文化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 爱心资助贫困学生 情暖人心圆梦助学
●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效
● 区交警大队“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助力联合村委会实现“大变样”
● 麒麟区财政局消费扶贫出实招
麒麟东山提高“三个组织化”程度促长效脱贫
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实现产业全覆盖、利益全联结、收入全支撑、脱贫长效化,东山镇立足“三个组织化”精准发力、实现长效脱贫。
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东山镇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打造政府、合作社(市场主体)、银行(信贷)、贫困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一是鼓励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资产性收入。二是镇扶贫开发公司向贫困户统购大米、玉米、红豆、洋芋、禽蛋、生猪,并按销售收入的10%奖补贫困户,增加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三是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烤烟、辣椒、魔芋等,增加经济作物收入。预计今年已脱贫户中有103户种植烤烟、85户种植辣椒、156户种植魔芋、169户从事养殖;未脱贫户中有44户种植烤烟、33户种植辣椒、52户种植魔芋、76户从事养殖。
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东山镇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开发,加强劳务产业班子建设,设立转移就业小分队,出台26项优惠政策,推动劳动力有组织、成建制地转移。一是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以砌筑工、电焊工、保育员、厨师及种养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积极与人社部门加强岗位信息对接,有序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二是积极协调本地煤矿企业、施工队、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提供镇内长期或季节性务工岗位。三是针对弱劳动力特殊贫困群体,结合实际开发村级护林、保洁、集体资产看护等岗位,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脱贫户本地务工857人、外出务工524人、从事公共服务岗位67人;未脱贫户本地务工176人、外出务工132人、从事公共服务岗位62人。
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东山镇认真贯彻中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深入调研,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其中,以集镇安置和村内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抓实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完善公共资源配套设施。并由东山镇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筹资建设高家村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农贸市场及扶贫车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易地搬迁户创业、就业问题。(付文飞)
三宝街道文化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扶贫的关键是扶人,脱贫的关键是摆脱贫困的思想观念、脱掉文化的“贫”,这就需要文化来滋养。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三宝街道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和“扶精神”中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活动,补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培育乡村文艺队伍,利用各种平台,开展政策咨询、科技培训、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真正把“文化扶贫”落实到“扶志、扶智、扶精神”上来。
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发展迅速。近年来,街道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取扶持专项资金120余万元,其中,文化活动小广场建设资金100余万元,村级文化活动室20余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小广场39块,村级文化活动室32个;新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8个,文化活动小广场6个;配发安装29套体育健身路径、22副篮球架、12张乒乓球桌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三宝街道文化阵地建设工程覆盖率达90﹪。
爱心励志--多种形式文化扶贫。街道多次在长坡贫困村学校举办学生读书活动和捐赠图书,开展“农家书屋”文化工程。通过感恩教育、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激励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立志以知识改变命运,让孩子们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心灵滋养,并协调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特殊群体学生捐赠图书5000余册。
针对贫困村开展文艺创作,创作生产音乐、舞蹈、小品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0余件;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抓好扶贫主题文艺创作,精准开展脱贫攻坚主题专场文艺巡演10余次;在各村(社区)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共750场,并利用电影放映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文旅融合--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街道利用长坡村委会少数民族优势,重点打造长坡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通过长坡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以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强劲带动能力,助推长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与促进产业、就业相结合。目前,因长坡农村旅游业发展带动,促成30多户贫困户增加农副产品、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贫困人口直接从业人员已达20人以上,间接从业人员40人以上,促进从业人员年增收10%以上,实现因旅游业发展带动脱贫13户,占长坡贫困户10%以上;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旅游元素融入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旅游餐饮店等。目前,长坡贫困村共有农家乐2家,乡村民宿1家。
重点打造长坡彝人农庄、彝人谷、南湖山度假区、滥泥箐斗牛场、小海子生态湿地、爨鸡养殖基地等项目,注重旅游亮点打造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加强旅游文化研究、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让“在场旅游、在版旅游、在线旅游”观念深入人心,依托各大景点和民族文化特色,举办“斗牛”、“火把节”“山歌比赛”“徒步行”、“炫彩跑”等节庆活动,配设专人负责宣传促销工作;通过各类旅游信息网,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长坡的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提高旅游效益。
近5年来,长坡全村居民收入4000余万元,通过彝人谷等景点接待游客8万人次,创造收入2000多万元,达到居民收入10%以上,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助推长坡贫困村脱贫。长坡村委会于2019年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计划于2021年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达到三星级标准,并实现"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王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