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积极组织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地震局等部门,对全区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预计6月麒麟区降雨量为232.0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月降雨量正常略多。主要有5次降水天气过程,分别是:2至3日有中雨,局部大雨;4至5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9至11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8至20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7至29日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麒麟区月平均气温为19.9℃,与历年同期相比,月平均气温正常略高。6月进入主汛期,单点性、区域性极端强降水出现的风险高,极易引发洪涝、城市内涝及地质灾害,需及早安排风险排查及防洪排涝的准备工作。主汛期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形势预测。由于6月至8月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特别是单点性强降水、持续性降水等极端天气,这些天气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尤其是山边山脚、陡坡陡崖下、沟内、谷地内的村镇居民区危险性大,公路(铁路)沿线、水电开发建设区、矿山开采区、旅游景区等人为活动较强烈的地段,需注意防范降雨天气诱发地质灾害,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水旱灾害形势预测。结合前期主要江河来水及后期降水预测,预计6月我区主要江河来水整体正常至偏多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江河均有明显涨水过程,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可能性不大。6月进入主汛期,出现单点型、区域性极端强降水的风险较高,洪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较为严峻。
(三)地震灾害形势预测。目前,麒麟区及周边地震监测资料前兆异常不突出,区内小震活动水平正常,近期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3-4级强有感地震的可能。
(四)林草灾害形势预测。随着森林防火期进入尾声,部分地区出现短时降雨,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相对降低。进入汛期后,植物生长旺盛,植被含水率增高,如有持续有效降雨,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有效缓解,但仍需注意雷击、林区违规用火等不确定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加之,“端午”假期游玩人员增多,耕种农事用火、施工、野外烧烤、吸烟等户外用火增加,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偏高。
(五)道路交通灾害形势预测。随着“端午”小长假来临,货运流、学生流、旅游自驾流交织,客货运总量将大幅度增长,局部路网发生拥堵可能性加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骤增。受局地短时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全区在建公路规模大、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预测预警难度大,突发涌水、坍塌等事故风险高。
(六)农作物灾害形势预测。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历年天气情况分析,6月份全区将大范围持续降雨,局部地区仍会出现冰雹、雷电和暴风雨天气。防汛防雹的同时,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也将影响农作物生长,要及时补充肥料和防止病虫害发生。
(七)城市防汛形势预测。据预测,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受暴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城市下凹立交、排水沟渠、管道、低洼地区、建筑地下空间等排水压力增大,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防范短时强降雨造成的城市积水内涝灾害。
二、对策及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防灾减灾责任。麒麟区进入汛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防汛工作方针,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指导责任和基层属地防范应对责任,畅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将预警信息及时推送到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确保防汛责任不空转、工作不断档。
(二)深耕安全月活动,织密宣教演练防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的平台效应,创新宣传形式,拓宽传播渠道。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线上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与应急处置技能;聚焦企业一线员工、社区居民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安全培训,提升全社会安全风险辨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鼓励企业结合实际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模拟火灾、机械伤害、危化品泄漏等突发场景强化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切实增强从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三)要筑牢安全防线,强化防控意识。端午期间人员流动增大,活动增多,安全防范工作尤为关键。在森林防火方面,随着气温升高,山林火灾风险增大,要加强巡逻管控,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在防汛备汛上,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水库、河道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排查整治,对各类游乐设施、交通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针对节日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要严格审批,加强现场管理,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
(四)要严格值班值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合理安排人员,严格执行领导24小时在岗带班,加强指挥调度,强化应急值守工作检查,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职、在责”,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杜绝迟报、谎报、瞒报等现象发生。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时刻保持战备状态,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要提前预置力量,易灾多灾区域加强物资储备,有力、有序、有效组织抢险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