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 镇、街道信息

镇、街道信息

麒麟区茨营镇:做强党建“主引擎”引领发展“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3-04-06  来源:茨营镇  浏览:4715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麒麟区茨营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纵深推进作风革命、不断加强效能建设,深入践行“项目工作法”,狠抓项目建设,助力茨营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全力统筹,高位推进。


党建引领聚力量。当前,茨营镇正处于绿色农业产业实现集聚发展、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干好,意义重大。茨营镇聚焦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以“一个联盟、三项机制、五大服务”为思路,按照“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农业企业红色联盟,建立信息互通、诉求反馈和资源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产品推介、业务代办、企业用工、矛盾化解、党群共建等五大服务,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馈至平台,根据诉求类别交办至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帮助企业在职权范围内予以解决。同时,由联盟统筹各项目、各部门之间运输、销售、用工等闲置资源,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再结合项目推进的需求,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汇聚了工作推进的磅礴力量。


一线工作促推进。衡量一名党员干部信念是否坚定,今天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茨营党委严防党建、业务“两张皮”,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企业有事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明确重点项目包保责任,把党员领导干部下沉到项目推进现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运用到推动项目建设的实践中去,要把每一个项目难点作为一个攻坚目标,倒排时点、挂图作战,建立政务服务快速通道,组织召开项目现场评审会,实现了镇级保障要素一次通过,项目手续安排专人带办,“大力招、顺利办、快落地、早生产”的良好环境不断营造。近年来,茨营镇打造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姬松茸生产基地,谋划了2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区、1万亩农旅文融合发展民族风情园,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5个、“龙潭河”地理标识1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0个。茨营镇成为全市重要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镇产业振兴厚积成势,高原特色农业初具成效。


精准定位谋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为抓手,打造最优质的营商环境,深入践行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的工作方法,无论大与小、实与虚,都热情接洽、真心服务、全力推动,成功引入了华佳、正邦、信义、宸新、恒先、堂生等一批带动强、辐射广的行业龙头企业。全力配合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龙潭河水库、麒师高速公路、三宝水厂、应急输水管网等一系列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地方环境。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谋划实施了集镇大街改造、日处理15吨垃圾热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正在谋划推进麒麟区农产品加工园区、麒麟区大型牲畜交易市场项目,努力破解茨营镇有农业无加工、有产业无产品的瓶颈,产业破局之势初步显现。


利益联结共富裕。群众在家门口致富,企业在共建中求发展,这种“联建共享”相互借力的模式是茨营利益联结的缩影。通过近几年的产业带动、项目拉动、基础推动,茨营镇发展基础更加牢靠,群众增收更加稳固,集体经济更加壮大。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7年的6.93亿增长到2022年的9.93亿,年均增幅7.5%;农民年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1.29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93万元,年均增8.4%;监测对象年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6506.25元增长至2022年的16912.67元,年均增幅达21.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7年的41.4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24.39万元,年均增幅达40.2%,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强化联农带农,抓实利益联结和转移就业,全镇592户2056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巩固,利益联结全部覆盖,共同富裕有效探索。


下一步,茨营镇将对标对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标准,认真践行项目工作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立足茨营镇实际,打造产业“特而精”、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强”的美丽宜游茨营。

CopyRight 2016-2022 版权所有 |  备案号:滇ICP备05005095号-2 滇公网安备53030202000210号 技术支持: 华海信息